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聚富彩票网安全吗 > 新闻动态 >

历史杂谈丨为什么明清时期,蒙古高原没能产生新的强势游牧部族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
从蒙古高原的视角来看,蒙古高原历史上从古至今产生了太多的强势游牧民族——比如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的匈奴人,以及东汉时期开始做大的鲜卑人,南北朝时期的柔然人、突厥人,以及后来的蒙古人——当然这只是大致描述一下而已。

图片

而且这些游牧民族和周边的关系不外乎是这样:中原强盛的时候他们选择臣服,在和中原王朝爆发大战以后,有的部族会选择西迁。当然有时候这些部族也会南迁到中原。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:那就是旧的游牧民族威胁被解除以后,往往蒙古高原上又会出现新的游牧民族——比如匈奴离开了这片高原以后,鲜卑人会填补这个空白。

不过,从蒙古衰败以后,蒙古高原乃至塞北草原都没能产生新的强势游牧民族,这其中原因何在?

个人觉得:

1、塞北民族崛起的逻辑

其实从中国历史的视角来看,塞北草原乃至蒙古高原的势力想要威胁中原王朝,往往需要经过和周边的势力进行一番整合。

以匈奴为例,匈奴在战国时代,一个赵国的李牧就能带着赵国的边军打败匈奴,秦始皇时代,秦始皇直接派遣大将蒙恬追杀匈奴到沙漠以北。差不点没把匈奴人饿死。而汉武帝时代,西汉反击匈奴,代价居然是天下户口减半。

难不成西汉武帝时代的军力还不如战国时代赵国的边军?答案肯定不是。

而真相是:西汉武帝时代的匈奴,和战国时代的匈奴有个本质上的不同:那就是西汉武帝时代的匈奴,在这之前就击破东胡,将势力渗透到东北亚一带,而后又控制西域。如此庞大的体量,当然不是战国时代能相提并论的。

图片

这个模式在后世也大致如此:比如后世的契丹能和北宋长期对峙,原因在于契丹掌握着塞北土地的同时,还拥有燕云十六州,经过资源整合,才得以和综合实力不弱的北宋保持对峙。

当然,金灭北宋和蒙古的崛起,则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:金灭北宋很大程度和徽钦二帝腐朽有关,而蒙古的崛起,也存在金朝皇帝神助攻的成分。但是当蒙古人可以整合来自塞北、西域的资源以后,金和南宋也就失去了反击本钱。

清能入关取代明,其实也和整合了很多资源有关——皇太极时代,清国对明朝叛将不断招抚,同时还整合了漠南蒙古的力量,在完成了东北和塞北等地的资源整合以后,清才有了和明叫板的本钱。

2、蒙古的时间窗口

而之所以蒙古衰败后,塞北-蒙古高原没有产生新的强势游牧民族,根本的原因在于,历史没有继续给这个地区产生强势游牧民族的时间窗口。

一般认为,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强势的游牧帝国,是漠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国。准噶尔汗国的基本盘在西域。和塞北草原不搭界。准噶尔汗国也曾打算向塞北草原甚至中原扩张,重演游牧民族占领中原的剧本。

为此,准噶尔汗国和这一地区的统治者清朝皇帝爆发长达七十年的战争,之后准噶尔汗国覆灭——此时已经是乾隆时代的事情。

清军和准噶尔军交战的过程中,也曾大量使用火器。火器的产生很大程度改变了战争状态。而游牧民族的综合实力,不足以支持他们大范围发展自主的火器生产——毕竟火器生产需要经济支持,也需要逐渐发展配套的工业措施。

图片

之后的世界历史走向对游牧民族更加残酷: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欧洲各国,可以相对容易打败农业帝国清帝国。而游牧部族在这样的背景下,想再度翻身,无疑很难。

所以,历史的时间窗口没了。 

3、结语

其实不光是一个部族,即便是个人的发展,也得考虑历史进程以及历史的时间窗口。

比如在2010年左右,当时出现很多草根歌手。其实任何时代中国社会都有草根歌手,但是,在2010年左右,因为媒体比较追捧农民歌手、草根歌手这些群体,这给了这些歌手发展机遇,也就是历史的时间窗口。

而历史的时间窗口关闭以后,对很多人来说,也失去了机遇。

其实历史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不外乎是启迪这类思维,避免走弯路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我的网站